作者:王敏
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史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导师姓名:张兴杰
学位年度:2009
语 种:chi
分类号:S666 S604
【内容摘要】:化橘红是中华传统珍稀名药,功效奇特,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从入主宫廷名扬天下到被鱼目混珠绝处逢生,跌宕起伏。化州有橘红之乡的美誉,化橘红是化州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试图探讨化橘红历代的发展概况,研究化橘红的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及市场扩展情况,并深入分析传统中药化橘红如何传承、发展和创新,在中药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与时俱进,在自身得到更好发展的同时促进化州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现存最早记录化橘红的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明清时期化橘红栽培面积扩大,成为两朝宫廷贡品,名橘园赖家园、李家园的出现使化橘红声名大振。民国时期,化橘红的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开发当地资源优势,支持各镇种植,但90年代受赝品冲击,橘贱伤农,化橘红失去市场。进入21世纪,化橘红价格高企,种植效益良好,化橘红栽培面积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些规模化、集约化的橘红基地。 化橘红生产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的转变。明清时期就已认识到化橘红质量明显受地域土壤的影响,民国时期是化橘红栽培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时期,广东农学工作者欧文炎结合橘农的栽培经验,对化橘红的土质要求、栽植方法、繁殖方法、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改革开放后,化橘红生产进入使用现代化技术阶段。尤其从1998年化橘红实行基地化规模化种植以来,不但表现在对于原有栽培技术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更表现在注重科学建园,优质繁殖法、合理施肥法、落花落果控制技术和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诸多的新兴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化橘红自古就有药用加工和工艺加工两种。明、清至民国时期,境内的橘红药用、工艺品加工,主要是橘农以手工操作,将橘红果加工成橘红皮、橘红珠和橘红器具。
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仍沿用传统方法家庭作坊式对化橘红进行初级加工。80年代开始了对化橘红新制剂的研究工作,并开始批量生产橘红工艺品,使得曾经濒临失传的橘红工艺再焕发新的光彩。明清期间,化橘红的购销活动就已遍及全国。21世纪,传统中医中药备受世人青睐,化橘红系列制品远销海外,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化橘红购销逐渐兴旺,成为化州新经济增长的亮点。
化橘红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民间极多与化橘红相关的历史典故,引出了石龙化橘、鸟送橘种、罗仙植橘、婢女复生等许多传说和故事。同时,古今骚人墨客留下了琳琅满目,脍炙人口的橘红诗文,如《化州橘红》、《赖园橘红》、《化州橘红记》、《咏橘红》、《苏泽堂橘红八咏》等篇章,形成了化州独特的“橘红文艺”,成为化州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从化橘红长期的生产经验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首先,必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千年名药传承相结合,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次,要走中药现代化之路,充分依靠现代科技对化橘红进行栽培管理、品种选育和后期加工。最后,要充分利用化橘红的品牌效应,积极引入外资发展化州经济,并带动以化橘红为主的生态旅游。在化橘红的品牌效应下,化州的社会经济、文化也会随之发展,化州必能因化橘红而腾空飞跃。
【目录】
文章来源于网络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