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范祖禹遭贬来到广东化州(原名辨州)城西狮子岭南山寺修身养性。因多年侍讲和著书,心力交瘁,难御风寒,咳嗽不止,久治不愈,带病进寺。南山尹院后有一口水井,井边生有一棵橘红树所结的果既酸又苦,不受人们重视。其花果任其掉落井里。僧侣长期饮此井水身体健康。范祖禹经常用此井水煎药,咳嗽硬疾消失,高兴之余向当地人了解原来橘红有如此神奇疗效!于是范祖禹提笔写下:橘红气,南山养性,三生有幸,...
2022-06-09
一天,在罗江西岸,有一个老人从罗江上游那边走过来,这人看样子很孱弱,步履轻浮,一边走路,一边喘咳着。老人来到罗江口,走上石龙头,一路上又喘又咳,使他精疲力尽了,当他走到一棵老树荫下,已经没有气力再走了,只觉得喉头火烧火燎似的,胸口闷得难受,很想喝水。他四处张望,看哪里有清水可喝。只见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石坑,坑中有点积水。他渴得要命,便走到小石坑前跪下来,俯身喝了几口石坑里的水,喝过这水...
2022-03-13
金世元,93岁,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人称为“中药活药典”、“当代药王”。▲金世元(93岁) 国医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金老说,“道地药材是质量基础,依法炮制是疗效核心”。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比产自其他地区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而依法炮制则可以去毒性、增功效。在《致敬共和国医者》...
2023-03-23
潘茂名,东晋时期道学思想家,因其在南越区(粤西,海南,广西,越南)治病济世深得百姓怀念而称“番仙”,东晋时期,高凉县(含今高州,化州等地)潘茂名学易明诗,深谙医道。由于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缺医少药,瘟疫流行,百姓每遇风寒,咳嗽不止,越发加重,多有病亡,潘茂名以行医救人,悬壶济世为己任,苦思良药,研制灵药橘红,具提神利气,化痰止咳之奇效,用以治愈遇久咳不止病人,药到病除,犹如神仙相助,其行...
2022-06-08
明朝,石龙知县忧劳民事,积劳成疾,久咳不愈,一天,知县带病下乡体察民情,求医问药回来,越咳越凶。急坏了夫人师爷命丫鬟速去取凤泉水煎药去取水途中因狂风暴雨,无法前去。只好取后花园鱼池水煎药想不到知县用后顿觉咳止气顺,药到病除。久咳即愈,奥秘何在?次日清晨,知县质询丫鬟,方知丫鬟用后花园古树底下的鱼池水煎药知县随即到后花园鱼池察看,发现鱼池中浸泡着花和果,池边长着一棵橘红树,正值开花结果季节,花...
2022-06-08
明朝初年,化州有一位州官,得了严重的气管炎。日咳,夜咳,升堂咳,退堂咳,咳得他揪心裂肺,六神无主。州地的名医差不多都看遍了,药也服了无数,但都无济于事。 眼见得病情日趋严重。一天,衙役又给他请来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诚惶诚恐地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什么“涤痰汤”、“止咳散”之类开了一剂二服。衙役奴婢们立即买药的买药,煎药的煎药。第一剂服下之后,还是照咳无误。入夜,天下起大雨来,“气管炎”最怕...
2022-03-13
(一)明末年间,平定山口坡村有一位少年,名叫尤开山。长得英俊,聪明伶俐。可家里穷,没读过书。可巧,他家傍就有一家私塾。当然这私塾是有钱人的弟子才能进。私塾门前有一块操场,操场旁有一棵老榕树,榕树婆婆裟裟,夏天十分荫凉。放学时或上学前,学生总在榕树下玩耍。学生中有一个邻村来就读的学生,名叫黄岭,他性情和善,乐于帮人。他常见尤开山也来榕树玩,久而久之,就混熟了。明末年间,平定山口坡村有一位少年,...
2022-03-13
1921年夏秋之交,两广军阀为争地盘打起来,广东陈炯明和广西陆荣廷在两广边界交火,几次硬仗后,时任营长的李宗仁随队进入化州境内,入城后,由于连日战事影响,加之六月暑湿缠绵和雨淋,部队很多士兵患了咳嗽和肠胃不适,李宗仁也反胃作呕、喘咳不止,人心惶惶,以为是中了邪。由于化州橘红治咳名声早已传入广西,一日,两个士兵闯入赖家橘红园,从树上摘下十几个披着绒毛的小橘红,回来煮茶给部队士兵饮用,结果药到病...
2022-03-13
虚痨成疾的朱棣饮了化橘红药液后顿时神清志爽,原患的喘咳也云散冰消。化橘红就这样被皇帝钦定为进朝贡品,自后持续明清两皇朝,同时,居住在古平定的少数民族首领黄应广(瑶族)等人也被召了入朝,作为族民要缴纳化橘红的人质。化橘红的生产和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列为宫廷贡品。因其具有独特的健胃行气、化痰止咳的药用效果而被确定为中医药物。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化橘...
2022-02-23
唐宋八大家是很有名的了,苏氏三父子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我们来聊聊苏轼兄弟与化橘红。《化州县志》记载:化州有古建“苏泽堂”,位于州署西侧(旧县府、现公安局)石龙井旁左后五十步,始建于北宋初,此堂一座三间,苏泽堂原是一座三间平房书斋,为苏辙谪居化州之所,后毁坏。清乾隆十二年(1747)建,堂壁有“苏泽堂”额,楹联“棋对斗天藏老叟,珠垂甘露忆坡公”,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知州胡宝贤撰。苏辙这...
2017-10-01
公元923年,化州平定镇天堂嶂下“瘴疠”流行,染病者必死,人们正处于惶惶恐惧之际,有一位道貌岸然的修道士,骑着白牛飘然而至,他采集了山地上的毛“咕卟”,经过细心煎煮炮制后,发给人们防病、治病,使人们渡过了暴发疫情死亡大关,他就是后来人们所称颂的罗辨仙翁。当地人民为记念这一位功德无量的道人,把“咕卟”改称为“仙化橘红”,盖起了道轩,塑造肖像置宝殿之上。仙翁庙门前有一幅对联曰:“瘴疠奈何仙人化...
2017-02-18
且说新任县官祝知州,得知化州橘红有消痰化气之奇功,是岁岁进贡朝廷之佳品。因而把橘红据为己有。这天,赖家园橘红飘香,黑衣衙卒在赖家园门旁,贴上了盖着官印的告示。白纸黑字云:化州橘红,进贡之品。本官为民父母,护橘有责。今特制禁示,而后之橘,须经衙东鉴准,方能采摘。如有不法之徒,违令摘果,格罚勿论。切切此告!众人见了,无不哗然。此时,适逢陈鉴从省城归来。他得知此事后,特到果园门前看了禁示。看着看着...
2017-02-18
化州的罗江河畔,宝岭山麓,住着一个老汉。这老汉姓戴名吉。他的老伴、儿子、儿媳妇,都因为连年天灾人祸死去了,只剩下一个小孙女阿红,与他一起生活,爷孙俩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戴吉已经七十多岁,由于长年累月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生活还不得不风里来、雨里去。所以身体虚弱,得了一种老年人常犯的痰喘咳嗽病,走几步便喘几下,咳几声,十分痛苦。他穷得没法找医生看病,只好由阿红搀扶着上宝岭山头采摘草药来医治。一天...
2017-01-25
橘红名字由来:广东化州橘红,上贡朝廷,远售中外,为世所共知。橘红入药籍虽只在乾隆年间,却很快就芳名远扬,身价日高。如苏泽堂的一株,《岭南杂记》说它“治疾如神,每片真者可值千金”。《化州橘记》说它“皮红,有白毛戟手,香烈而味辛,花实之年,一株可享一千银”。区区橘红,何以名气这样大?这样值钱?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诱人的传说也是其中之一。据民间传说,清初有一官吏,性情急躁如火,在广东化州为官时,...
2017-01-20
元末明初,化州城有位财主整日咳嗽不止,州地名医请遍,药店的药也差点用空,就是不见效。他日咳夜咳,后来,服侍他的婢女也染上了此病。财主有病当然有人医理,就是惨了这个婢女。她无医无药,日甚一日,病得奄奄一息。狠心的财主命人将她抬到宝岭山下(即现在的赖家园〉, 让她自生自灭。那婢女被丢在山下,喉干舌燥,想喝一口水,但身边又无人,哪来水喝呀!她挣扎、挣扎,忽见身边有一洼污水,婢女顾不得脏与不脏,将头...
2016-12-27
相传很久以前,州地有一条十分凶猛暴躁的石龙。据说,这条石龙是罗江河畔的礞石受日月的精气,吸罗江的雨露所化而成。它在罗江兴风作浪,搅得山水震荡,州民叫苦不迭。 后来,这里来了仙人刘隐,其人力大无穷,决心征服这条石龙。他与石龙战了三天三夜,直打得天昏地暗,终于将龙制服,罚它镇守罗州, 造福州民。于是,石龙的头直探入州府腹地,龙尾伸入罗江。然而,这条龙虽被强行制服,但桀性不泯。每当它烦躁,就抖动整...
2016-11-26
相传在明朝初年,有一北方人到化州任县太爷,他长年累月罹患喘咳痰多的病,每晚都要衙役煎药服。有一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初春夜晚,衙役懒得到外面取水,便在庭院内金鱼池里取水煎药给县太爷饮,县太爷服后顿觉心胸舒坦,喘平气顺,痰消寝安。 翌晨,县太爷便一再追问原委,衙差推搪不过,便将真情禀告。县太爷感到蹊跷,便亲临该池,见水池周围有几棵橘红树,橘红花盛开,香气馥郁扑鼻,池水中漂浮着许多橘红花。县太爷料...
2016-11-26
许多人知道,化州橘红是明清贡品;却很少人知道,化州橘红中的“七爪”才是实际上的贡品,明清时期,化州进贡宫廷的橘红,都是做成七爪后再进贡的。在古代,由于烘焙技术的落后,用于入药的橘红果难以烘干或晒干,烘干的橘红又坚硬如石,难以切开。古人采用了橘红生果去瓤取皮然后烘干或晒干的做法,遵循“只可为单,不可成双”的传统,将橘红之皮做成三爪、五爪、七爪等形状。其中以七爪取材为最优,五爪、三爪其次。化州橘...
201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