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范祖禹遭贬来到广东化州(原名辨州)城西狮子岭南山寺修身养性。因多年侍讲和著书,心力交瘁,难御风寒,咳嗽不止,久治不愈,带病进寺。南山尹院后有一口水井,井边生有一棵橘红树所结的果既酸又苦,不受人们重视。其花果任其掉落井里。僧侣长期饮此井水身体健康。范祖禹经常用此井水煎药,咳嗽硬疾消失,高兴之余向当地人了解原来橘红有如此神奇疗效!于是范祖禹提笔写下:橘红气,南山养性,三生有幸,...
2022-06-09
化州仙橘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至今犹存维此一株在苏泽堂者为最,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其实非橘,皮厚肉酸,不中食...来源:化州文化馆供稿,禁止转载
2022-06-13
化橘红的药用价值据说是北宋时,著名史学家范祖禹首先发现的,他是四川华阳人,他精通史事,曾协同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后因为官刚直不阿,冒死直谏,得罪奸臣,被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并流放宾、水、河三州。元符元年(1098年)被贬化州。由于长途跋涉,加之被贬心情郁闷,途中患了严重咳嗽症,整日气喘咳嗽不止,他到化州后,住州署苏泽堂。一天早上梳洗完毕,习惯把泡好茶用完,便到署内空地漫步散心,不知为何,...
2022-02-23
相传,化橘红自汉代时开始种植,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下逐渐进化而成,至今民间仍流传着“龙化橘树”、“鸟送橘种”、“罗仙植橘”等关于化橘红起源的传说。明万历《高州府志》载“化橘红唯化州独有”,更被李时珍编入《本草纲目》,明清时期曾被列为宫廷贡品。现化橘红主要在化州的河西、官桥、中垌、合江、那务、平定、文楼、江湖、林尘等一带种植。 化橘红中药文化以化橘红药用价值为载体,秉承“药...
2021-03-04
作者:王敏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史授予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导师姓名:张兴杰学位年度:2009语 种:chi分类号:S666 S604 【内容摘要】:化橘红是中华传统珍稀名药,功效奇特,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从入主宫廷名扬天下到被鱼目混珠绝处逢生,跌宕起伏。化州有橘红之乡的美誉,化橘红是化州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探讨化橘红历代的发展概况,研究化橘红的栽培技术、加工技术...
2017-09-27
橘红名字由来:广东化州橘红,上贡朝廷,远售中外,为世所共知。橘红入药籍虽只在乾隆年间,却很快就芳名远扬,身价日高。如苏泽堂的一株,《岭南杂记》说它“治疾如神,每片真者可值千金”。《化州橘记》说它“皮红,有白毛戟手,香烈而味辛,花实之年,一株可享一千银”。区区橘红,何以名气这样大?这样值钱?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诱人的传说也是其中之一。据民间传说,清初有一官吏,性情急躁如火,在广东化州为官时,...
2017-01-20
相传很久以前,州地有一条十分凶猛暴躁的石龙。据说,这条石龙是罗江河畔的礞石受日月的精气,吸罗江的雨露所化而成。它在罗江兴风作浪,搅得山水震荡,州民叫苦不迭。 后来,这里来了仙人刘隐,其人力大无穷,决心征服这条石龙。他与石龙战了三天三夜,直打得天昏地暗,终于将龙制服,罚它镇守罗州, 造福州民。于是,石龙的头直探入州府腹地,龙尾伸入罗江。然而,这条龙虽被强行制服,但桀性不泯。每当它烦躁,就抖动整...
2016-11-26
历史一:明朝时代,一衙差因偶然机会,在一棵盛开着白雪般花朵树下的金鱼池取水煎药治好化州一州官严重的支气管炎而被发现橘红的药效。后来,这位州官十分得意,便把这棵树封了据为己有。他每年采摘得花果,除了留作己用外,余下的拿去巴结上司,之后逐级上传,最后传入皇室,被皇室列为宫廷贡品,这位州官因有了这棵橘红树,后来官阶连升,大发其迹,化州橘红也由此闻名于世。历史二:清代时,化州橘红被朝廷指定为必贡品,...
2016-11-26
典故 史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终日见妻子马皇后久咳不愈,心下着急,后得1献上化橘红花若干,马皇后以此花泡水服后,不药而愈,其后更一度在宫中盛行以化橘红花泡服治风寒咳症,再后来,更发现化橘红果的效果更胜花朵,及后连年化橘红便上贡,一时满城橘贵。产地:中国广东化州。 功效:理气化痰止咳、治寒胃病、消化不良等。( 茂名)化州橘红是化州一个中药材,其性喜湿热,其果实泡水有止咳去痰的作用,在多种的止咳...
2016-11-26
相传在明朝初年,有一北方人到化州任县太爷,他长年累月罹患喘咳痰多的病,每晚都要衙役煎药服。有一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初春夜晚,衙役懒得到外面取水,便在庭院内金鱼池里取水煎药给县太爷饮,县太爷服后顿觉心胸舒坦,喘平气顺,痰消寝安。 翌晨,县太爷便一再追问原委,衙差推搪不过,便将真情禀告。县太爷感到蹊跷,便亲临该池,见水池周围有几棵橘红树,橘红花盛开,香气馥郁扑鼻,池水中漂浮着许多橘红花。县太爷料...
2016-11-26
许多人知道,化州橘红是明清贡品;却很少人知道,化州橘红中的“七爪”才是实际上的贡品,明清时期,化州进贡宫廷的橘红,都是做成七爪后再进贡的。在古代,由于烘焙技术的落后,用于入药的橘红果难以烘干或晒干,烘干的橘红又坚硬如石,难以切开。古人采用了橘红生果去瓤取皮然后烘干或晒干的做法,遵循“只可为单,不可成双”的传统,将橘红之皮做成三爪、五爪、七爪等形状。其中以七爪取材为最优,五爪、三爪其次。化州橘...
2016-11-26
|